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20161004,舊街風情后里老街,甲后路,是早期的糖鐵鐵路。后里國小,曾是糖鐵后里站。站房在后里國小後面,水塔附近






林佳慧分享了她的連結。
10月4日
舊街風情-后里老街

舊街風情(九八) 后里老街
后里區原屬諸羅縣,清雍正九年(1731)改隸淡水廳,清光緒十三年(1887)劃歸苗栗縣。日治後,1898年隸屬台中縣大甲辦務署苗栗三堡,1920年改制台中州豐原郡內埔庄。戰後為台中縣豐原區內埔鄉,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
BLOG.XUITE.NET|由 APEX.CHENG (APEX.CHENG) 上傳
87個讚1則留言1則分享
讚留言分享
大恐龍、陳一豪、蕭珮芸以及其他 84 人都說讚。
1 個分享
留言
陳寶
陳寶 甲后路,是早期的糖鐵鐵路。
后里國小,曾是糖鐵后里站。
站房在后里國小後面,水塔附近。
讚 · 4 · 10月4日 23:58



舊街風情(九八) 后里老街
201303252227舊街風情(九八) 后里老街

后里區原屬諸羅縣,清雍正九年(1731)改隸淡水廳,清光緒十三年(1887)劃歸苗栗縣。日治後,1898年隸屬台中縣大甲辦務署苗栗三堡,1920年改制台中州豐原郡內埔庄。戰後為台中縣豐原區內埔鄉,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復於1955年改以后里為名,台語仍讀舊名後里。

后里原名內埔,包括墩仔腳附近十三莊,是淡屬舊社內園埔地,與園埔外之今外埔鄉地名對稱而來,因其鄉名與屏東縣內埔鄉相同,易為相混,經民國四十四年易名至今。

后里原為平埔族巴宰海族(pazeh)岸裡舊社群之地域,由於漢人所建之村落位於舊社之背後,故稱之后里,是為後庄之意。

墩仔腳在日治時期多稱屯仔腳。即今墩東、墩西、墩北、墩南四村。

現鄉公所一帶,昔日為后里市街,今后里市區已為三豐路及甲后路口之后里村取代。

鎮安宮位於后里鄉墩西村三光路、福音路的交叉處、是舊街上的信仰中心。

左側廣場與后里鄉公所為鄰,前庭廣闊,佔地約五百餘坪,是后里最大的廟宇。

該宮原稱「墩雅堂」,距今己有百餘年歷史。原位於墩東村平安路旁,俗稱墩仔腳的地方,

初由張青雲、張彩臣兩人倡議建廟,將散祀在民家的諸神,集中在廟宇奉祀,故鄉民習稱為「公壇」,是墩仔腳地區的民眾活動中心,為后里市區發展的中樞。

昭和十年年四月,中部發生大地震,本地損失最為慘重,房屋倒塌十之八九,廟亦遭厄,災後空地被災民暫作避難之所,又該地基為私人所有,無法原址復建,經士紳張我湖倡議鳩資另擇今廟址建新廟,重建完工後,並改廟名為「鎮安宮」。

鄉公所其前身為內埔庄役場, 建築完成於昭和九年(1934) ,

從臺灣建築發展史而言正是處於「去西方歷史式樣建築」而趨向「現代建築」和部份

「帝冠式」建築或所謂「興亞式樣」建築的時期。

其屋身結構線條簡單明暢且無繁複的裝飾,並搭配拱窗、拱門的施作,具古典式樣建築的特徵,外壁立面貼以「十三溝」面磚和仿石材面磚,而正門前廊則施以四根巨大方座圓身理洗石子的大柱增添官廳的氣勢,延續「大正時期」的建築特色,屋頂則採日本傳統式大屋頂和四坡水做法,具有「帝冠式」建築的色彩,內部空間為求寬適高敞乃摒除柱子支撐的做法,改採兩道主力牆加厚的處理方式,並劃分出主從空間,此外內部窗沿有仿木質裝飾,頗有日本趣味裝飾的做法。

圍牆內配合著主體建築的尚有典雅的內埔庄役場文庫(圖書室)木造建築、太平洋戰爭時期防空洞、磚砌焚化爐、倉庫,及昭和十年(1935)內埔庄震災紀念碑等,構成完整的日治街庄行政中心建築空間的原貌......

昭和十年中部所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1的強震,當時震央在大安溪北岸的關刀山附近,故稱之為「關刀山大地震」。

事後因后里內埔地區(舊稱墩仔腳)死傷的人數最多,也稱之為「墩仔腳大地震」。

震災紀念碑旁植有櫻花,花開時節更顯其哀悼之意。

后里市區內的木構造街屋也多是中部大地震後所重建;

迄今約有八十年歷史.....


網頁:
臉書后里幫公開社團原始留言串 ↗

臉書后里幫公開社團 ↗